前两章阐述了产品经理的核心素养和工作流程,强调了产品经理在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包括用户需求分析、市场渠道分析、成本管理、产品迭代、竞争壁垒分析和团队管理等。同时,还强调了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独立思考能力、产品哲学、深入用户生活的能力、品味、洞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并通过理解产品的五个要素(内涵、形式、外延、理念和终端)来深刻认知产品,最终通过借鉴优秀产品来提升自身的产品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第三章开始,难度duang的一下子就上来了,后面的就放慢点细细学习了。。。

产品经理的核心素养

产品经理工作的8个核心步骤

产品经理是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最主要负责人,主要的工作包括:

  • 用户需求与市场分析
  • 提出差异化的需求解决方案
  • 传递用户价值的市场渠道分析
  • 成本、收入以及盈亏平衡点分析
  • 需求分析与管理和产品交互设计
  • 根据用户的反馈和数据分析不断迭代产品
  • 做好竞争壁垒分析
  • 进行强有力的团队管理

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产品低智商”说不。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某个产品的负责人,将怎么做以及如何优化它?多问为什么,切忌将假设当成结论,坚持这样的思维训练,产品智商就会逐步提升。常用练习题:你认为你们的产品应该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果你的职位比现在高两级,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首先会做什么?

这个确实很重要,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想法。

创立独特的产品哲学

产品人的产品哲学可能会不一样。笔者比较推崇的是产品魔力=科技×艺术×情感。其中又以情感为最重要的因素,产品要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情感诉求预期。衡量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感情深度,不在于用户使用产品后登到顶峰时的高度,而在于当用户跌到谷底时使用产品后得到的巨大反弹力。

这个难度好大,上升到哲学层面了。。。。

必须“入戏”

产品经理“入戏”的窍门在于制定与用户亲密接触的规则和制度,如果能做到自发,那就更好了。走出办公室,体验用户生活,被用户灵魂附体,聆听用户的心声,倾听用户对产品的不满和抱怨,甚至吐槽。模拟用户一天的生活场景和行为轨迹,观察用户的情绪、态度、观点等,捕捉用户的心理,最终洞察出用户真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研发出用户喜爱的产品。

如果目前公司的产品方向还没确定,连目标用户群体都不知道,怎么去“入戏”呢?

要有品位

产品经理应该具备辨别和鉴赏能力,有品位,有内涵,有魅力。产品是内在气质的完美体现。往往优秀的产品经理会将自己独特的气质赋予产品,使得产品也有了独特的内在气质。要成为有品位的产品经理,主要有提升人文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和修养独特魅力三个途径。产品经理是产品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这个要求也好高,感觉品味就跟写字一样,一方面,“见字如见人,见人如见产品”;另一方面,两者都很难练习、培养。

洞悉背后的动机

产品职位的面试题,关键在于洞察出题者的动机,这与做产品时要洞察用户的动机和核心需求如出一辙。

洞察背后的动机不仅仅是在面试时需要,在调研用户需求时也是需要的,只有洞察用户需求背后的动机,才能提炼出真实的用户痛点,从而设计出能让用户high的产品。

洞察、痛点、场景转换及同理心

不要进入直觉式思维误区,而是要洞察用户的问题,然后基于资源和能力边界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解决方案。痛点是恐惧和焦虑,通过场景转换将非痛点转化成痛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产品思维。同理心是产品经理必备的一种天赋,要做到将心比心。培养同理心最有效的工具是用户移情图。

3个重要能力:洞察、判断及执行

洞察力关键是要洞察事物的主要症结、矛盾或本质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判断力主要是选择和决策的能力,要确保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执行力主要是落实到行动的能力,要确保把事情做完。

深刻认知产品

产品五要素

深刻理解产品,必须要理解产品的5个要素——内涵、形式、外延、理念和终端 。

  • 产品的内涵指为用户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满足用户的本质需求;
  • 产品的形式指实现产品的内涵所采取的方式,包括功能、内容、设计等;
  • 产品的外延指用户在使用或购买产品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或利益;
  • 产品的理念指产品的信念和宗旨,是用户使用或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价值;
  • 产品的终端指用户在哪些地方可以使用或消费产品。

以360安全卫士为例,具体说明以上几点。

  • 产品的内涵是解决用户网络安全的本质需求。
  • 产品的形式是实现查杀流氓软件、通过打补丁的方式修复Windows系统的漏洞、查杀木马、拦截钓鱼网站以及加速开机、监控流量、复原系统等电脑管理功能。通过网页防护墙、保护用户账号安全、云查杀等构建全面防御体系。
  • 产品的外延是开机加速、流量监控、电脑垃圾清理、软件管家等,其中开机加速和电脑垃圾清理等功能可以理解为从性能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使用360安全卫士既可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也可以解决性能问题,这就是附加价值。
  • 产品的理念是专业、权威、安全和快速。不管是杀毒还是防毒,不管是清理垃圾还是开机加速,用户使用安全卫士,是期望得到360安全卫士的安全和快速。试想一下,如果用户使用一个杀毒防毒产品后,并没有起到作用甚至还造成了损失,这样的产品连生存下去都会很困难。
  • 产品的终端是电脑、手机和Pad。

深刻理解产品的5个要素:内涵、形式、外延、理念和终端。这是我们研究、分析产品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产品如人,产品具有生命力和灵魂。产品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感情的有机体。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赋予产品温度、情感和灵魂才是使产品产生魔力的根本所在。

打造产品独特气质的三步骤

什么是产品的气质?气质=独特魅力,吸引别人注意,使看到的人“过目不忘”,并且让别人“不可救药”地、疯狂地爱上。

  • 超出预期=跨越需求鸿沟

用户真心想要的产品或服务与他们实际购买或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之间总是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越过鸿沟代表超出预期(从需求、产品、技术发力)。

  • 人性设计=乔布斯设计思想

乔布斯设计思想的精髓主要表现在极简明快、直指人心、不离现实、活用实用、继承传统、不断超越。

人性设计指的是直指人心的极简设计,需要像设计艺术品一样不断打磨产品,最终使产品成为精品中的精品(从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发力)。

1) 直指人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大家提得比较多的体验经济等概念,其实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视觉的冲击力和艺术美的爆发力。

2) 不离现实: 设计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活学活用,比如人的控制欲望。人一般都有控制客观上无法控制的东西的倾向,比如过马路的时候按下绿灯按钮(以为自己能控制信号控制器)、等电梯的时候按下上楼或下楼的指示灯按钮(以为自己能控制电梯的升降)等,其实这些按钮都可以称为“安慰按钮”。好的产品应该适当地添加“安慰按钮”,以减少用户的焦虑。

3) 极简明快: 多即是少,做必要的减法。心理学中的“选择悖论”指出设计需要极简。选择悖论指的是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用户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干脆什么也不选择”的想法。

  • 情感共鸣=知音知己

情感共鸣指的是将产品打造成用户的知音,使产品有温度、有情感;最终征服用户(从各个方面发力)。

产品定位的what、how、why

什么是产品定位?产品如何定位?产品定位到底有什么价值?

产品定位的定义:指的是产品在用户心智模型中的第一反应,也就是看到新产品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做出的第一反应。

如何进行产品定位?主要应明确这几个问题。

  • 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产品?
  • 目标用户群是谁?
  • 解决用户什么问题?
  • 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 跟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在哪?
  • 如何匹配和强化产品与用户心智模型的连接?

在定位产品的过程中,目标用户群是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如何匹配和强化产品与用户心智模型的连接,这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对于心智模型的连接,我们一般会使用比喻法,比如教育版的“微信”,一般要求喻体的品牌知名度越高越好,这样理解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能迅速引发用户的联想和第一反应。

比如,阅米是一款PC端智能阅读工具:主要面向23~40岁白领中的重度阅读者;解决信息过载和筛选难题;提高阅读效率,降低时间成本;是新闻资讯版的“豆瓣FM”,发现你的阅读DNA。“PC端智能阅读工具”,表明这是互联网阅读领域的一款PC端工具型产品;“智能阅读”不是社会化阅读,这是差异化;“面向23~40岁白领中的重度阅读者”,这是目标用户群;“解决信息过载和筛选难题”,这是解决用户问题;“提高阅读效率,降低时间成本”,这是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新闻资讯版的‘豆瓣FM’,发现你的阅读DNA”,这是匹配和强化产品与用户心智模型的连接。

产品定位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句话表达清楚产品:按照产品定位的六个方面去思考和表达,就能一句话表达清楚产品。
  • 评估需求是否该做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产品定位比较清晰的前提下,我们根据产品定位推导出哪些需求该做,哪些需求不该做。
  • 预测产品能否存活下去的一个标准:产品定位的问题,如是做平价商品,还是做中高端商品,这关系到企业的存活。

向优秀的产品学习

产品借鉴的是产品的本质和精髓,是被借鉴对象对用户核心需求和人性的把控精准度及其对应的产品解决方案,切忌什么火就做什么、盲目跟风和抄袭。多思考和质疑,多做对比分析,需要遵循“拉远”原则。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要想做出一款成功的产品,至少要深刻分析、鉴赏和品味过100个以上的优秀产品。

产品经理安装和使用这么多的App,无非是想扩大产品经理的产品视野,提高对产品的鉴赏和品味能力,能最终借鉴产品,为自己所用,这也是培养产品意识的一种好途径。

什么是产品的借鉴?

产品的借鉴指的是对产品的鉴赏和品味,不仅要深刻理解被借鉴对象做了什么,而且要深刻理解被借鉴对象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个时间做,哪些地方做得好。借鉴的是产品的本质和精髓,借鉴的是被借鉴对象对用户核心需求和人性的把控精准度及其对应的产品解决方案。产品的借鉴,需要遵循“拉远”原则。拉远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观察事物。比如,一把椅子在一个房间中,一个房间在一座大楼中,一座大楼在更大的环境中,而更大的环境则在城市规划中。这就是将产品放置在更大的背景环境中去考虑,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产品的借鉴,可以从战略规划、产品功能、产品内容、用户体验、产品运营、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借鉴。

·Total boox:先阅读后付费。用户只需要支付他们所读页数的费用。你可以先将自己喜欢的书挑好,建立自己的电子书架,然后只有在阅读的时候才需要支付。比如用户读了一本书的10%,只要付10%的费用。用户可以预先充值,只要用户停留页面超过6秒,就要扣掉相应的钱。采用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先买书后读书、加重心理和经济负担的问题。这种模式同样有利于收集和分析用户阅读兴趣的数据,价值非常大。可借鉴之处在于按需付费。·Hitbliss:让用户靠看广告赚“钱”来购买高清视频数字内容,即看广告赚积分,购买更多内容。用户选择感兴趣的广告互动赚积分,看得越多,赚得越多;跳过广告就必须付费,通过监控机制,以弹出小窗的方式询问,要求短时间内响应;建立一种信任机制,通过用户诚信行为发放信任点数,信任点数越多,被打断的次数越少,询问是否在看的次数也就越少;注意力消费广告新模式连接广告主与用户之间的平台,赚取佣金。可借鉴之处在于收费模式的“太极转移”,目前的收费模式主要为付费下载或包月制,可以将收费模式转移到广告上。